根据疼痛程度、肿胀及畸形程度、活动障碍、影像学(X光、核磁共振)上的表现等参考指征,膝骨关节炎被划分为4级,即初期、早期、中期和晚期 [^4]。
● 初期:偶发膝关节疼痛,可正常进行日常活动,无膝关节肿胀和明显畸形,X光显示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出现。
●早期:经常出现膝关节疼痛,日常活动基本不受影响,少数患者平路行走偶尔受影响,偶发肿胀,无明显畸形,X光显示关节间隙轻度变窄,有明显小的骨赘。
●中期:经常出现膝关节严重疼痛,日常活动因疼痛受限,如走路疼痛、上下楼梯困难等,复发性膝关节肿胀,可能出现明显膝关节轻度内翻或外翻畸形,X光显示明确的关节间隙狭窄,有中等量的骨赘,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可能出现膝关节骨性畸形。
●晚期:膝关节疼痛非常严重,日常活动严重受限,可能经常出现膝关节肿胀,可能出现严重的内翻、外翻畸形或屈曲挛缩畸形,X光显示严重的关节间隙狭窄,大量的骨赘,明显的软骨下骨硬化,明显的膝关节骨性畸形 [^4]。
1.阶梯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时期的骨关节炎,采用不同程度的治疗方法 [^4]。
●初期:基础治疗
-运动和生活指导:避免不利因素,建立合理日常活动方式,如保护膝关节,避免长途奔走、爬山、上下高层楼梯等;肥胖者减轻体重;保护关节,可戴护膝,避免穿高跟鞋,使用合适鞋垫;发作期减轻关节负荷,可使用手杖等协助活动 [^10]。
-中医和物理治疗:急性期物理治疗主要止痛、消肿和改善关节功能,慢性期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改善关节功能为主。中医治疗包括按摩、热疗、水疗、针灸、推拿等,可减轻疼痛症状和缓解关节僵直,但要注意可能的潜在损害和意外风险 [^10]。
●早期:药物治疗 + 基础治疗
-口服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塞来昔布等;缓解关节疼痛、炎症性肿胀的慢作用药物,如氨基葡萄糖等;阿片类镇痛药物;抗焦虑药;中成药 [^10]。
-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常用糖皮质激素、几丁糖、玻璃酸钠等,可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但需严格无菌操作,富血小板血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研究 [^10]。
●中期:修复性治疗 + 药物治疗 + 基础治疗
-关节镜清理术:针对伴有机械交锁或半月板撕裂等症状的早中期患者,通过游离体清理、半月板成型等减轻症状,改善膝关节腔内微环境,但对晚期力线异常、明显骨赘增生患者效果差 [^10]。
-关节软骨修复术及生物治疗:采用干细胞、软骨移植、微骨折技术、富集血小板血浆等手段修复病损的透明软骨,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10]。
-膝关节周围截骨术:适合膝关节力线不佳的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如胫骨结节截骨、股骨髁上截骨、胫骨高位截骨等,需根据多种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