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贵州省黔南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都匀市举行。据介绍,近年来独山县着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动力越来越强,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越来越宽,一幅产业旺、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锻造产业振兴“主心骨”,乡村发展更可持续
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2024年,独山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7.93万亩,产量10.13万吨,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大力发展生猪和蔬菜两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茶叶、水果、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农业生产体系更加健全。构建“1+8+N”的农机社会化托管服务体系,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达20万亩次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由2021年49.78%提升到2024年60.7%;农业经营体系更加强劲。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要求,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质量品牌申报认证,促进生产基地逐步迈向标准化、规范化、绿色化生产。
激活人才资源“新引擎”,乡村队伍更有活力
坚持党管人才,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政治责任,强化组织领导,系统推进人才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外引内培广聚人才。统筹开展人才招引、人才培育,促进人才交流,深入推进“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充分整合党校、职业院校、农业产业专家、科技特派员等培训资源;聚焦重点领域,激发人才创业活力。紧盯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持续加强“四新”“四化”重点领域人才工作力度。
擦亮文化繁荣“新名片”,乡村活动更添色彩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2023年以来,独山县组建12支“理论宣传二人讲”队伍,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441场次;树立文明新风尚。组织镇、村组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新观念深入人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树文明新风·做时代新人”为主题,以花灯为“载体”,将非遗文化与文明实践活动、群众工作深度融合。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乡村生活更加舒适
乡村建设纵深推进。截至目前,独山县累计39个村生活污水实现治理管控,污水治理管控率达60%,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达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2.14%;生态系统保护机制逐步健全。在提升森林质量、资源保护水平、防灾减灾能力、产业发展效益、林长制引领作用等方面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15%。
筑牢基层组织“新堡垒”,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提升治理效能。健全“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夯实“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网格治理“铁三角”,持续优化全县网格设置;建强村级力量。组织开展村后备力量摸排,着重从政治觉悟高、热心村级事务的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拔后备力量,实行“一人一策”“N+1”精细化培养;规范村级运行。严格落实为村级组织明责减负增效措施,全力抓好村级事务规范化和标准化,推动村级组织真减负、快增效、提质效。
地处贵州省最南端的独山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是贵州乃至大西南进入“两广”出海口的重要通道,素有“贵州南大门”之称。未来,独山县将持续发力,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提升,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