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动态

内分泌科医护必看:全院血糖“虚拟病房”管理新理念在糖尿病诊疗中的探索

时间:2024-08-29 15:42:37来源:网络点击:17839   会员投稿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例逐年增高,血糖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引发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血糖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亟须关注的问题。在传统糖尿病管理模式中,院内血糖监测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显而易见的痛点,随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究竟应该如何优化住院患者血糖管理进行精准控糖,如何才能兼顾医疗质量和效益,促进科室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医院管理者们的思考重点。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糖尿病杂志》聚焦于糖尿病领域新科研成果和先进诊疗经验,为有效提高我国糖尿病的诊治水平打造了良好的宣教平台。在2024年28月第16卷第8期的《中华糖尿病杂志》中,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眉山医院的黄荣利、彭如辉两位专家发表了《全院血糖“虚拟病房”管理新理念在糖尿病诊疗中的探索》一文,就院内血糖管理领域带来了建设性的经验分享与思考,如何在智慧医疗时代背景下,以全方位智能血糖管理系统作为糖尿病防控的抓手,实现线上“无科界”精细化及糖尿病患者全病程闭环式管理,以有效精准控糖,达到促进健康、延缓糖尿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最终目标。

院内血糖管理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1、我国高血糖人数位居全球首位: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全球糖尿病患者达4.25亿,预计到 2045年将达到6亿以上。我国已成为糖尿病大国,近10年间增长到1.4亿多人,增幅达56%,高居全球首位。

2、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但糖尿病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糖尿病知晓率为36.5%,治疗率为32.2%,控制率为49.2%,均不足50%。一方面,国人对糖尿病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加上生活、工作压力较大,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往往不能严格遵从医嘱,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和运动习惯。另一方面,糖尿病的防控仍依赖于医疗机构,但专科门诊服务呈现出挂号耗时长,问诊时间短,诊疗服务的体系化、个性化和连续性缺乏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治和血糖控制。

3、非内分泌科糖尿病占比高:据眉山市中医医院近十年来住院患者数据显示,在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比例逐年增加,最新数据显示有78.83%以上分布在非内分泌科,而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只占21.17%,且比例逐年减少,尤其是眼科、肾脏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高血糖占入院人次的比例分别高达78.80%、58.72%、51.37%。另外调查数据显示,外科手术患者中至少10%~20%合并糖尿病,大约50%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至少要经历1次手术,可见糖尿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4、医院血糖管理跨科室沟通不畅:现阶段医院血糖管理跨科室沟通不畅,大多数医院仍在沿用传统的院内血糖管理模式,会诊效率低,且血糖数据多依赖手工记录,不能进行数据跟踪,多次的病情回顾无疑会增加医师的工作量;同时在内分泌科被动会诊的模式下,其他非内分泌科室对血糖问题往往缺乏专业规范的管理,难以进行有效、系统的血糖监测与管理,导致非内分泌科室住院患者易出现高血糖状态,甚至增加糖尿病发生风险,进而导致患者感染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死亡率增加等诸多隐患。另外,无法持续追踪患者院外血糖数据,且在患者出院后,医师难以长期跟进指导。在此背景下,如何找到真正行之有效的办法,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血糖管理,已经成为糖尿病临床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全院血糖“虚拟病房”管理新模式的构成

1、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提供支撑:

移动手机应用程序、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在慢病管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糖尿病慢病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创新了糖尿病慢病管理模式。着眼于传统慢病管理中,医疗资源短缺且分配不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缺乏、依从性不足等所致血糖控制不佳的特点,“精准控糖”成为“互联网+医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解决的核心命题。在此背景下,全院血糖“虚拟病房”依托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走进了医院管理者的视野之中。

血糖“虚拟病房”是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支持下,将“虚拟”和“现实”相互结合的一种智慧化诊治模式。结合各个科室的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及科室实际需求,在系统设置血糖目标范围后,全院超出血糖范围的患者将会自动纳入血糖“虚拟病房”,内分泌科医师一方面可以在系统中查询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医嘱、实时血糖数据以及各项检验检查指标,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优化调整降糖方案,实现内分泌科和非内分泌科血糖管理的无缝衔接。

2、破除科室信息壁垒,“虚拟病房”应运而生:

由于缺乏专业性,非内分泌科的医护工作者对血糖管理重视不足,不能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常规的会诊制度缺乏时效性,患者血糖控制往往不理想。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患者不良结局,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提高术后感染率及致残率、延长住院天数、增加治疗费用等。针对目标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建立全院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使医护人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监护、规范治疗、协作管理,尽最大可能降低高血糖或低血糖对患者的威胁。医院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优化医院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技术、提升医院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内信息化血糖管理的可行性与操作性也逐渐增强,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虚拟 病房”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与传统的医疗护理模式相比,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医疗团队的协作精神。

3、全院血糖“虚拟病房”系统的构成:

“虚拟病房”系统构成以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主,利用信息化技术,结合院内住院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及血糖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内分泌专科医师和护士可通过管理系统及时、动态了解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是一套使院内任一科室血糖异常患者都能及时接受糖尿病教育、监测及治疗方案制订与调整的糖尿病专业远程管理系统。院内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 包括:住院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网络、服务器、血糖管理系统、终端末梢血糖检测仪共5个版块。

全院血糖“虚拟病房”管理的临床实践

1、构建多学科血糖管理团队,职责分工明确:由医院层面牵头,组建以内分泌科主导、多学科合作的院内血糖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医务部、各临床科室主任、护理部、信息科、营养科、药学部及内分泌科、非内分泌科和医院糖尿病血糖管理护理小组。

2、搭建信息化血糖管理平台:选择与项目需求匹配的血糖管理系统,需着重从系统兼容性、系统功能性、流程效率及试纸检测准确性等方面筛选。

3、利用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打造“虚拟病房”:糖尿病患者会诊时,目标科室向内分泌科开放 HIS 权限,让内分泌科医师拥有血糖管理权限,设立“虚拟床位”。非内分泌住院患者通过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在内分泌科拥有“虚拟床位”,在享有本科室的医疗资源的同时享有内分泌科的医疗资源。

4、组织全院血糖管理培训及考核,实现同质化管理;

5、建立规范高效的“虚拟病房管理流程”:医院各科室装有血糖管理系统,通过扫描患者腕带二维码,系统自动确认患者住院身份信息,然后将采集的血糖结果通过 HIS 上传至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内分泌科医师通过系统远程对各科室患者血糖信息及电子病历(包括血糖数据、基本病史信息、用药记录、饮食、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查阅,对有危急值和高、低血糖患者的科室提醒会诊并及时处理,及时将其拉入“待诊虚拟病房”和“科外泵虚拟病房”,制订个体化的降糖方案及血糖控制目标,同目标科室主管医师沟通病情及治疗方案。

在文章后续的内容中,黄荣利、彭如辉两位专家进一步详细阐述了全院血糖“虚拟病房”管理临床实践效果及意义:眉山市中医医院于 2022 年成立全院血糖管理中心,将全院的HIS与瑞特全方位血糖智能管理系统相结合,布局全院28个临床科室,根据各个科室的糖尿病患者情况和科室需求,设定危急值预警,强制会诊、提醒会诊,建立血糖管理“虚拟病房”,全院糖尿病患者可进入内分泌科“虚拟病房”进行血糖管理,实现所有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分散就诊,集中管理”。构建了数字化血糖管理的医疗服务新业态,深度融合门诊、住院、出院、居家全场景全流程血糖管理,完成诊前、诊中、诊后场景全覆盖。利用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对“虚拟病房”中胰岛素泵治疗患者进行管理,可有效管理非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快速使患者血糖达标,保障胰岛素泵的安全运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同时还能提高“虚拟病房”胰岛素泵治疗患者的血糖管理效果,提高患者的住院满意度,而且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非常值得推广。

文章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与研究能力为出发点,选取临床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加以总结和研究分析,具备显著的学术价值、临床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期待通过两位专家的精彩分享,能够助力学科同仁不断探索,认同与接受先进的糖尿病诊疗模式,让学科交叉的触角伸得更远,促进糖尿病管理不断发展与创新,造福更多患者。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