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群众在榆林广济堂中心店体验AI把脉。 本报记者 郝颖摄
看病买药时,“AI中医”能在2分钟内完成把脉问诊;
政务服务中,便民热线接入DeepSeek“智慧大脑”;
大学校园里,AI心理咨询室24小时在线为学生解忧;
……
当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社会发展。今年以来,榆林市坚持数字赋能民生服务,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与群众获得感。在榆林,当AI与民生服务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机器人也能把脉问诊
“请正对屏幕,并伸出舌头。”3月27日,榆林广济堂中心店,市民何佳怡正在体验AI问诊。
何佳怡坐在智能舌面诊仪前,提示灯亮起,仪器开始对她进行面诊。随后,智能脉诊仪又为她进行了把脉。
“您最近暴躁易怒、失眠多梦吗?”“您平时经常感觉手脚冰冷吗?”……舌面诊和脉诊结束后,何佳怡又完成了一份问卷。
不到2分钟,“AI中医”生成了健康评估报告。从指标到数据,从健康状态到养生方案,一项项诊断结果呈现在显示屏上。
“‘AI中医’说我气郁痰湿,建议我喝陈皮茯苓茶。这和上周医生的诊断一致。”何佳怡说,没想到AI能分析得这样精准。
“‘AI中医’精准把脉问诊,靠的是大数据。中医药大数据以400余名老中医的经验和古今文献作为训练基础,让智能设备能在2分钟内生成千字健康评估报告。”榆林广济堂中心健康城总经理白云霞说,截至目前,榆林市已有20多家广济堂门店投入使用智能问诊设备。
此外,榆林广济堂还精心打造了2个集智能检测、健康咨询、未病预防、亚健康调理于一体的健康小屋。小屋里设有智能检测机器人、智能调理舱等设备,可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健康监测、评估和调理报告。
智慧热线为民解忧
近日,榆林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完成了DeepSeek人工智能系统本地化部署。作为榆林市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践,本次本地化部署的核心是让政务服务从传统人工主导向“AI预判+人工复核”协同升级。
“过去,榆林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收到的群众提问和建议需要话务员手动记录,费时费力。现在,我们正依托DeepSeek大模型建立AI民生服务系统,解决这一问题。”榆林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副主任梅乐说,系统建成后,不仅能通过全天候、全时段智慧应答缓解人工座席压力,将高峰时段接通率稳定在95%以上,还能通过AI语义理解与智能分拣,更快捷、更精准地为群众提供“榆林味”的回答。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化DeepSeek应用,通过构建智能知识库,让AI自主学习政策法规和案例,实现复杂问题的多轮交互解答。”梅乐表示。
AI构筑心灵防护网
连日来,在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心理服务中心,24小时在线的“AI心理咨询师”备受师生关注。
2024级学生张扬最近考试失利,心情低落。在舍友的推荐下,他决定向这位新朋友倾诉烦恼。
“‘AI心理咨询师’问我有哪些困扰、哪些症状,我通过点击选项回答,‘AI心理咨询师’给出了评估结果和建议。”张扬说,由于是和AI沟通,咨询过程比较轻松,她对咨询结果也较为满意。
“AI心理咨询室去年建成以来,陆续有学生前来体验。特别是考试季,学生容易产生焦虑等情绪问题,有更多的学生向‘AI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获取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案。”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心理服务中心教师慕璐说。
“和‘AI心理咨询师’聊天没有心理包袱。它推荐的解压方法确实缓解了我的焦虑。”2023级学生李萌在完成5次AI心理咨询后,抑郁量表评分降至安全区间。
“目前,学院已经建成5间AI心理咨询室。AI心理咨询室与沙盘游戏室、音乐放松室等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我们严格保障学生隐私,所有咨询数据均进行了脱敏处理。”慕璐说。
如今,榆林正通过“AI+民生服务”的创新实践,构建起涵盖医疗健康、政务服务、教育支持等领域的智能民生服务体系。